我们上一章提到了一个很有经济学含义的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英镑的镑。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英国的重量单位也叫磅,英国的货币单位也叫磅,之所以前面加个“英”字儿,是因为世界上叫磅的货币既有英格兰磅,还有苏格兰镑,还有别的什么磅,他们大英帝国国内就有有4个磅。所以我们说这个字的时候,磅前面的“英”字可以略过,核心还是在这个“磅”字儿上。

 

英国的货币单位和重量单位都是一个字,叫“磅”,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

 

回答是:有。

 

“磅”这个字首先是一个重量单位,这我们就不说了,他之所以成为一种货币单位,是因为它最早的意思就是指,一磅的货币就是指一磅重的银子。后来发行纸币,就是英格兰银行说我收到了你一磅重的银子,就这样一个收条就叫一磅。

 

当实行金本位制的时候,这个磅子已经用开了,他本来的意思就是指一磅重的银子,那么现在实行金本位制就没有创造新的名词,也就是规定一盎司的黄金,相当于原来3英镑17先令10便士的银子的价值。

 

这样摇身一变,就成了货币的单位。

 

我在这里讲这个故事是想提醒朋友们,货币本来是一张收条,上面不是记录你有多少钱,而是直接记录你有多大重量的金属货币。但是后来人们图简便,在制定金本位制的时候就没有再说一磅重的金子怎么怎么地,而是把它换算成银子了。这期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为什么是一张收条。

 

这个情况和中国有点相似,比方说中国人喜欢说一两银子,“两”其实是个重量单位,但是在“一两银子”这个说法这里,这个“两”又成了货币单位。它还是有助于我们理解,货币为什么是一张收条。

 

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之后,又当了10年的官,到1727年去世,后来他的遗体被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这在英国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我们现在如果去威斯敏斯特教堂还可以瞻仰他。

 

然后,50年后的1767年,这一年我们中国是神武的乾隆在当皇帝,英国人又出台了法律,明确了银子在某年某月某日之前不能再用了。这样一来,银子就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金币成为公认的本位货币。

 

又过了40年。到1817年,英国正式立法,确定了货币的金本位制度,这样以来就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这件事儿,金本位制度算是彻底的、正式的建立了。

 

1817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呢?

 

这一年的前一年,英国国王派一个叫阿美士德的外交官带领了一帮子人到中国来谈贸易问题,也就是想跟中国做生意,希望中国开放。当时中国的皇帝是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儿子。他也知道英国人是想干什么,他对部下的要求就是,“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词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内。”  意思就是:英国人要说开通商口岸的话严词拒绝,延宴遣回的意思就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不要让他到北京来,因为筵宴就是酒席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在1817年这一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被迫回国了,他准备给议会和英王上书,说中国不同意,不好说话,看来只能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就在他回国的路上,他去看望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名人,是谁呢?拿破仑。

 

下一章,我们说一说他和拿破仑的这一次的历史性会见。

滚动至顶部